10 Reasons Why MAXQDA is the Best QDA Software

MAXQDA在紮根理論中的應用:分步指南

MAXQDA可以幫助您收集、整理、分析、視覺化和發佈資料,支援您在質性研究中應用各種研究方法,包括紮根理論。本文將向您介紹一些非常實用的功能, 以引導您快速開始紮根理論在MAXQDA中的貫徹落實

Grounded Theory Analysis with MAXQDA: Step-By-Step Guide

什麼是紮根理論?

紮根理論的核心原則是,理論構建植根于研究資料。 換句話說,通過收集和分析定性資料,研究人員可以構建一個以該資料為基礎的新理論。因此,紮根理論始于資料搜集,而這裡的資料搜集是基於研究問題的,並非以檢驗某研究假設為目的。

紮根理論的基本原則由社會學家Barney Glaser和Anselm Strauss于1967年在他們的「紮根理論的發現」 中闡明。 與先前的方法論傳統不同,紮根理論堅持以資料為起點來創建理論,主張研究者應在資料搜集的過程中檢驗已經形成的理論。

紮根理論是從社會研究資料中系統挖掘理論的過程。Glaser & Strauss, 2009

時至今日,紮根理論仍然是倍受研究者歡迎的定性方法論框架之一。這可能是因為紮根理論及其應用「有助於以嶄新的方式挖掘資料,並通過早期的分析寫作來探索關於資料的想法」(Charmaz,2006年)。紮根理論的資料分析過程也有很多反覆運算操作,尤其是在編碼的時候。 因此,本文將作為一套實用指南,來向大家介紹MAXQDA在紮根理論分析中的應用,而非對紮根理論進行總結和評述。

用MAXQDA做紮根理論分析

在紮根理論的分析中,研究者通常對資料進行如下分析:通過一遍遍流覽資料來發現重複的主題;用關鍵字和短語對重複主題進行編碼;將代碼按層級結構組合為概念;然後識別概念之間的關係並進行分類。 最後,通過這個過程產生的類別,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將被用作發展新理論的基礎。

使用MAXQDA分析基於紮根理論搜集的資料分為以下四步:

  1. 編碼 資料
  2. 定制 代碼系統
  3. 創意編碼和類別構建
  4. MAXMaps和理論構建

這些步驟可以幫助研究者自由地建構新理論,而不局限于搜集資料來驗證一個業已存在的理論在多大程度上適用于他們正在研究的社會現象。然而,紮根理論給予研究者的自由空間也可能是紮根理論在實踐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由於沒有嚴格的結構或明確的規則,研究人員只能憑藉自己的意識工作,這常常導致研究者不知道如何開始分析過程。扎實的理論研究,尤其是採用持續性資料分析比較方法進行的理論研究,是「一項勞動密集型的工作,需要研究者在資料搜集和分析過程中投入大量時間」(Kolb, 2012)。

如上所示,軟體的使用將會讓資料分析過程變得清晰許多。通過MAXQDA,您可以在編碼資料過程中搜索資料片段,將您的分析思路即時嵌入理論開發過程。 如果您還沒有MAXQDA許可證,請下載14天免費試用版:

開始免費試用

第一步:編碼資料

在資料搜集完畢後,編碼 是走向理論建構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代碼」可是被視為關鍵字或標籤,用於識別資料片段的內容,以便以後更容易找到它。

代碼創建順序——類似于圖書館索引清單。在圖書館,索引清單可以幫助您快速找到合適的書目,同時讓您一目了然地看到館藏書籍所囊括的所有主題。 當然,索引表的有用程度將取決於索引體系的可用性和所分配關鍵字的準確性。 研究人員的編碼工作也是如此。在MAXQDA中,為文本、圖片或音訊/視頻片段分配代碼稱為「編碼」

Codes create order – think of a library's keyword catalog, for example.

基於紮根理論的編碼過程分為兩個階段:

  1. 首先是初始的「開放編碼」階段。在這個階段,研究人員從資料出發,嘗試命名特定的段落或片段來創建新代碼。在這個階段,保持開放的心態很重要,這樣就可以避免限制代碼的數量。核心代碼將在隨後的分析階段得以細化。
  2. 接下來是高級的「選擇性編碼」 階段(即第二、第三輪編碼)。在編碼的後期階段,研究人員將編碼的重點放在定義最重要的高級代碼和對初始編碼階段創建的低級代碼進行分類排序。(詳見步驟2和3)

除了經典的拖放編碼技術外,MAXQDA還提供了多種編碼選項。包括顏色編碼,即「高光編碼」,它的工作原理就像用高光筆對書上的一段文字上進行高亮顯示一樣。 MAXQDA的顏色輪盤為您提供無限的顏色選項,幫助您將重要段落變得更容易理解,並且在最終報告中更引人注目。

由於編碼應該以資料為基礎,紮根理論分析中最流行的編碼技術之一被稱為「in-vivo編碼」: 即使用在資料中發現的單詞或短語作為代碼名稱直接編碼,比如從訪談記錄或文獻中直接提取代碼。

选择最适合您的编码选项

選擇最適合您的編碼選項

MAXQDA的in-vivo編碼功能是專門設計來實現紮根理論分析的。直接選定你想用作代碼的單詞,然後點擊「文件瀏覽器」視窗工具列中的「in-vivo」符號。選中的單詞將被直接作為代碼添加到「代碼列表」視窗中。MAXQDA的各種編碼選項也可以從選定文本段並按一下滑鼠右鍵時彈出的內容功能表中選擇。

第二步:定製代碼系統

在後面幾輪編碼過程中,研究人員將使用上面提到的選擇性編碼技術,再次檢查他們已經編碼的數據。現在,您可以在 MAXQDA的「代碼列表」窗口中,將代碼分為「代碼」和「子代碼」,從而創建代碼層次結構。這個過程將幫助您創建和細化所謂的「代碼樹」,允許您輕鬆地找到具有類似內容的代碼並將它們組合為概念。

MAXQDA編碼的高級階段

在這一階段,MAXQDA幫助您將代碼自動組織到層級結構中, 這意味著您可以創建多個子代碼,以及子代碼的子代碼。代碼列表也會在屏幕上自動顯示為樹形結構,如果您的代碼列表具有包含許多子代碼的複雜結構,則可以在一個單獨的窗口中打開它。

這種層次結構可以包含多達10個等級,每個等級下可以包含無數個子代碼。「代碼列表」窗口最右邊一列的數字表示對應編碼段的數量,方便您了解編碼頻率。您還可以通過單擊代碼旁邊的箭頭圖標來打開或關閉子列表,如下所示:

使用MAXQDA輕鬆定製您的代碼樹使用MAXQDA輕鬆定製您的代碼樹

第3步:創意編碼和類別構建

在紮根理論分析中,類別是在選擇編碼階段的後半階段(有些專家稱之為編碼的第三階段)將相似的概念組合在一起而產生的。這些類別最終將成為搭建新理論的結構基礎,因為研究人員可以在這個階段標記類別之間的理論聯繫 (Schreiber, 2001)。在新代碼得以生成、排序並組織到層次代碼結構中後,代碼之間的關係便開始出現。

MAXQDA的創意編碼功能就是實現這一分類過程的完美工具,因為它為研究人員提供了非常大的工作界面,可以在上面自由移動和排序代碼,以形成有意義的關係結構。具體來說,首先只需在屏幕頂部的「代碼」菜單欄中單擊「創意編碼」,便可激活創意編碼模式。您將在屏幕上看到以下工作界面:

选择代码為創意編碼選擇代碼

將「代碼列表」要使用的代碼拖到MAXMaps工作區,然後就可以用滑鼠自由組合和排序代碼、創建代碼和子代碼,並根據需要更改代碼的顏色。工具欄位於工作區上方。

一旦您完成代碼的整理過程,請立即退出創意編碼模式,將所有更改保存在您的代碼樹中。具體操作為點擊窗口左上角的「退出創意編碼」按鈕,然後在彈出窗口中選擇「是」。

第4步:MAXMaps和理論構建

創意編碼完成之後,各個類別之間的理論聯繫就變得清晰許多。根據紮根理論,下一步便是 理論抽樣。這一階段會搜集更多的數據來發展已經初步形成的理論架構,並闡述構成該理論的主要類別。

我們建議在這個階段使用MAXQDA自帶的MAXMaps模塊來創建理論的視覺化圖,也就是通過概念圖的形式來視覺化數據中間的複雜關聯以及各個理論元素之間的交互關係。

創建概念圖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將要納入理論架構的元素拖放到MAXMaps工作區域中,另一種是套用MAXMaps提供的視覺化模板自動生成數據可視化圖。例如,如果您想檢查某一類別下屬元素之間的關係,便可以使用「代碼理論模式」來展示代碼及其子代碼和備忘錄之間的關係,如下所示:

代碼理論模式包含兩級子代碼代碼理論模式包含兩級子代碼

您還可以通過表格形式來更直觀地了解項目中的元素,並輕鬆找到其在文件中的位置。因為概念圖用到的所有元素都還與MAXQDA項目鏈接著。直接雙擊文件、編碼片段或備忘錄按鈕就可以在彈出的表格視窗中閱讀並編輯原始數據。在紮根理論的理論抽樣階段,MAXMaps非常便於您在一些有需求的地方查找和補充更詳細的信息。

當然,這裡我們雖然已經概述了幾個步驟,並就MAXQDA如何支持您的研究給出了建議,但紮根理論分析不是一個線性過程。在理論抽樣的後期階段,研究人員也許需要編碼更多新數據,這也許會要求他們修改之前建構的分類,也意味著一個新的分析周期會重新開始。

The process of grounded theory analysis

但請不要氣餒!這種循環過程可能在一開始會讓人望而生畏,但經過在MAXQDA中對類別一遍遍的測試和改進,您的理論會變得越來越清晰和富有彈性。請記住,如果您已經做到了這一步,您就非常接近一個新理論的誕生啦!這將有可能改變您所研究題目的闡釋範式。

小建議:備忘錄很重要

備忘錄是紮根理論分析的核心組成部分。編碼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點便是批判性分析數據處理的過程, 並將這些想法記錄下來。而備忘錄就是研究者跟蹤他們想法的地方,也可以讓他們記錄在研究過程中所採取步驟的背後原因。此外,更重要的是,撰寫備忘錄的過程可能幫助您有組織地創造新想法和新見解。

您可以用任何您覺得舒服的方式來組織您的備忘錄,但是我們強烈建議您添加一個標題並解釋他們所指代的數據位置。只需多花幾分鐘,您將在後期的編碼和報告階段節省很多工作和時間。幸運的是,MAXQDA為您提供自動整理備忘錄的功能,免得您還需要卡片和便利貼來手寫和粘貼筆記了!

Table with post-its

如何在MAXQDA中創建備忘錄

備忘錄是所有MAXQDA項目的必備成分,就像書寫備忘錄是紮根理論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樣。MAXQDA的直觀設計也就讓您可以靈活的選擇研究方法,並支持您在研究和分析過程中儘可能地發揮創造性。

MAXQDA為您提供不同類型的備忘錄,方便您區分不同筆記在數據分析中的不同作用。在MAXQDA中,您可以將備忘錄粘貼到文件、文件組、音頻和視頻文件的各個位置。備忘錄也可以被分配給代碼。代碼備忘錄通常包含代碼定義和編碼示例,它們可以幫助您澄清通過紮根理論創建的類別含義,並闡釋他們與原始數據的引用關係。您還可以創建「自由備忘錄」,無需添加到項目的任何一個位置,只來記錄突然出現的靈感或問題,然後在備忘錄一覽表中找到它們。

要創建備忘錄的話,請雙擊備忘錄按鈕,然後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鍵入名稱和描述文本。創建者和日期將自動生成。

MAXQDA的備忘錄創建窗口MAXQDA的備忘錄創建窗口

備忘錄類型

接下來,您可以選擇使用MAXQDA提供的10個符合之一為您的備忘錄分配一個「類型」。在紮根理論的分析過程中,我們強烈建議您為備忘錄分類。理論備忘錄是紮根理論分析中被常用的備忘錄類型,因為它們描述了研究者分析活動背後的想法。

研究者通過撰寫備忘錄將數據「理論化」,在編碼過程中提取代碼背後的理論含義以及代碼之間的邏輯關係 (Glaser, 1998)。

比如,在您的MAXQDA項目中,您可以選擇使用帶「T」的圖標來表示理論備忘錄,使用帶有「M」的圖標來表示方法備忘錄,使用藍色圖標表示在in-vivo產生的想法,使用紅色圖標表示前期研究的觀點,等等。當然,您也可以用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來定義您的備忘管理系統。

寫完備忘錄之後,只需關閉窗口,MAXQDA將自動保存它。此外,在備忘錄窗口打開的狀態下,您添加到新備忘錄的信息也會每五分鐘自動保存一次,因此您無需擔心在不小心關閉對話窗口時丟失您的想法!

備忘錄一覽表

MAXQDA有這麼多不同類型的備忘錄,您可能會需要一覽表來綜觀所有的備忘錄內容和信息。MAXQDA的備忘錄一覽表就是專門為此而設計的,它可以幫助您在結果撰寫過程節省很多時間。訪問備忘錄一覽表的最快方法是在MAXQDA屏幕頂部的備忘錄選項卡。

MAXQDA的備忘錄一覽表窗口MAXQDA的備忘錄一覽表窗口

點擊這個按鈕,一個新的對話框將會打開,以表格形式列出所有備忘錄的重要信息,包括備忘錄的位置、標題、作者、它的來源以及備忘錄內容的預覽。從這裡,您可以綜觀您的備忘錄,按類型篩選備忘錄以查找特定信息,並跳轉到您要查找的備忘錄。這一功能讓紮根理論分析過程中研究想法的搜集和查找變得非常容易!

參考文獻

  • Charmaz, K., Constructing Grounded Theory: A Practical Guide Through Qualitative Analysis. — SAGE, 2006.
  • Glaser, B., Doing Grounded Theory: Issues and Discussions. — Sociology Press, 1998.
  • Glaser, B., Strauss, A. 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 —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09.
  • Kolb, Sharon M., Grounded theory and the constant comparative method: Valid research strategies for educators. – Journal of Emerging Trend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Policy Studies 3.1, 2012 (83).
  • Montgomery, P., Bailey, P. H., Field notes and theoretical memos in grounded theory. – Western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2007, 29(1), 65-79.
  • Schreiber, R. S., Stern, P. N., Using grounded theory in nursing. –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2001.

YouTube Tutorials:

Special thanks to Dr. Timothy C. Guetterman for his editorial contribution to this article!